墨梅的诗意(充满争议的《墨梅》之诗)

墨梅的诗意

以前是在六年级下学期教的《墨梅》,其诗是这样的: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那时候,还同时教《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两首诗放在一起讲,两个“流、留”被无数老师一讲再讲,各自好在哪里。讲得出神入化!
现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里也有《墨梅》,这首诗变成了: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与我们以前所教的《墨梅》有三处变化,一是“吾”变成“我”,二是“个个”变成“朵朵”,三是“流”变成了“留”。
《教师教学用书》告诉我们: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藏于故宫博物院。看来这个真迹还是可以找到的。找到了,不就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样子的吗?
我看到不少老师引用下面这幅图:
这一幅《墨梅图》是不是王冕所作?我没有见过真迹。如果这幅图真是王冕所作,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吾家洗研池头树,
个个华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网上查找,会发现有这样的话:“古诗词允许存在多个版本。各版本意思相近、读音相近,并不影响古诗词的音律。”
所以,不管教什么样的《墨梅》,按照教材来教就是了。
另外,这首诗的解释,可以说千奇百怪,让人无法想象。也可以说这首诗的解释,更是可爱
一种解释:《备课手册》中的: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这样的解释,不需要反复读,绝对说不上是正确的】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第二种解释,来自单位发的《教案》,这种解释,这样的:
王冕很爱梅花。有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上的梅花盛开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了这么一幅墨梅图。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梅树上的朵朵梅花盛开了,画在纸上显现出淡淡的墨痕。……【“画在纸上显现出淡淡的墨痕”,谁能理解透这是什么样的表达?】
第三种解释是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大意是: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教材中的这一解释,也让人实在无法点赞。“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挺费解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
第四种解释:
有朋友,发来一位专家的解释:“我家”中的洗砚池,因池中有树倒影,故云“洗砚池头树”。而洗砚必有墨痕化开,与树影相叠,故有下句“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一解释实在太复杂了,王冕家真的有洗砚池吗?他家真的这么富吗?曾记得他家是挺穷的,后来靠卖画为生,孝顺着母亲,后来屡试不第,虽满腹经纶、能诗能画,最终不巴结权贵,而隐居浙东九里山,靠作画卖掉买米为生。他原来的家什么样的?不好考证!他在九里山,有洗砚池吗?查不到。】
第五种解释:
又有一位名师这样教:第一句是“家中梅”,第二句是画中梅,第三句是心中梅。【对此,也不敢苟同。】
我怎么教的?
思来想去,觉得这首诗真的没有那么复杂,也许是我们想多了。第一句是典故,这是必然的。但王冕家,你说多富有,这是很难说的。如果不富有,想有一个洗砚池,那也是很难的。所以,解释诗句,不能忘记他的家庭背景,不能忘记这是题画诗。家中没有梅花,没有洗砚池照样可以画梅,照样可以写诗。朋友问我这首诗的前两句怎么解,我说我的课堂是这样讲的:
我画的是我王家洗砚池边上的梅树,梅树上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墨水点染而成的……
 

墨梅的诗意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