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刘鲁军、程霞禄、蔡燕玲。沙虫的味道刘鲁军在北海海边的沙滩上,暗藏着一种像北方的蚯蚓一样的生物,北海人称之为海人参、海肠子。其实它的学名方格星虫,沙虫是它的俗名,因为他生活在海边的沙滩里,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浑身光裸。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这些对沙虫粗浅的了解是5年前来北海旅游才知道的。当时,我属于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广州到靖西德保,鹅泉,旧州,德天大瀑布……然后到北海。在北海红树林里游览,看到一些男男女女向沙滩走去,就问他们去做什么?有人告诉我,他们是去挖沙虫的,沙虫营养价值高,是北海的特产,价格也很贵。吃饭的时候,我们点沙虫这个菜,可是老板说要等到挖沙虫的回来。直到他们回来,我们才吃到沙虫,沙虫是怎么做的,什么味道已经毫无印象,只是记得那盘沙虫菜的价格是98元。三年前,我在北海定居了,沙虫不再陌生,经常看到有人在街上卖,我家先生就想买些回家自己做,但是人家不卖,说我们自己不会弄,弄不干净就不好吃了。这些人对顾客负责,有钱也不赚,觉得这儿的人真好,令我好不感动。后来还是买到了,费了很大劲洗干净,结果做出来并不如期待中的那么好吃,觉得这沙虫也不过如此吧。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去“北海春大排档”吃饭,特意点了沙虫,真正尝到了沙虫的味道。老板介绍说,沙虫的生长环境洁净,无污染,可以放心地吃;沙虫有“海洋冬虫夏草”的美称,不仅可以鲜食,还能干制,无论是鲜的还是干的沙虫,都可以炸、炒、炖、烩、煮汤,煮汤白如牛奶,味极鲜美。还有一种吃法是把刚捕获的沙虫清理干净,然后像吃生鱼片一样,蘸着寿司酱油与芥末一起食用,味道鲜甜脆爽,是难得的一道美味,这道沙虫菜的菜名叫“沙虫刺身”。但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沙虫粥和炸沙虫。沙虫煮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鲜味,海参比不过它,鱼翅比不过它,它的鲜,不需要任何东西辅佐,提味,就已经足够鲜美。炸沙虫则是将一条一条的沙虫用面包裹后油炸出来的,外面酥,里面有嚼劲,鲜鲜的,香香的,可以是一道菜,也可以当作小吃来吃。和好朋友在一起,喝着沙虫粥,慢慢嚼着炸沙虫,轻言细语、天南海北地聊天,是不是很惬意的事?小城平淡的生活也变得香鲜起来,有滋有味起来。我喜欢色彩丰盈的生活,赤橙黄绿青蓝紫,装扮着我们,给我们增添了美丽和气质;我喜欢味道鲜美的生活,从容的生活,不甘于平淡,用美食和对美的追求,来调养自己,来愉悦自己的心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家,美食家,每个人都是会享受生活的快乐的人。沙虫发挥了“生活调味品”的作用。沙虫的味道,就是生活的味道。
记忆中的粽香
程霞禄
记得小时候在家过端午节,那是我们很快乐的时光。临到端午节,全村的男女劳动力(也就是父母亲)都要放假,专门在家包粽子。包粽子前,烧一堆禾秆灰,把灰放到一盆水里:搅合→融化→沉淀→过滤,倒出清水用来浸泡糯米(北方叫黏米),这水就是碱水,是天然的碱水。
包粽子时,糯米装得紧越紧越好;棕叶也是新鲜的,捆粽子用的是棕树的叶子(棕叶和棕树是两种植物,北方的朋友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整个粽子全是天然的材质。包出来粽子的样子一般都是四个角的,也会包一些三个角的棕子,让小孩子们好玩、热闹。
粽子包好了,通常是吃过晚饭后,把粽子全放到一口大锅里,水烧开后,就用小火,一直煮到天亮。这一晚我们通常都睡不着,等到半夜大人起来往灶里添加柴火、住锅里添加水时,会捞出一个粽子来,解开尝尝熟到什么程度,我们也能分尝一点点,就这一点点,会让我们欣然地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会早早的起床,准备好一小碟子白糖,解开香香的粽子,忍不住先咬一口,绵软、酥滑、爽口、筋道;再蘸上白糖,更像是晶莹、光洁、玉滑冰肌的少女,落了一层雪一般,疑是宝琴立雪,娇俏动人。
尽管如此这般描述,到现在,我还是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我家乡鄱阳粽子的那个扑鼻而来的“香”,那个让人满口生津“美”味啊!
来北方后,发现这边的粽子都是用好几根很窄的芦苇叶包起来的,现在基本上是棕叶,但也是很窄的棕叶。里面放一两枚红枣,糯米放得少,包得较松,捆粽子用的是棉线,煮出来的粽子湿溻溻的,没有我味觉记忆中的那种“香”和那个“美”味。
后来上海“乔家珊”的粽子进入济南超市,我不用分说买了几个尝尝,还是没有再现我味觉中的记忆。
现在,超市里也能找到几种品牌的粽子,它们都不能启开我记忆中的味觉之门,只能唤起我对家乡的思念、眷恋。
鄱阳湖碧蓝的湖水栽培出来的糯米,鄱阳红土丘岭长出来的棕叶和棕树叶,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绿色的,是环保的,是含有丰富天然矿物质的,用它包的粽子,是无与伦比的!她的“香”或许源于新鲜的棕叶、棕树叶;它的味“美”或源于的道的鄱阳糯米和那一盆用禾杆灰特制的碱水!
现在,城里的粽子不管如何炒着、包装,都是个概念。
你看,卖空调的说:万“粽”凉机任你选;卖衣服的说:“粽”有一款适合你;卖鞋子的说:俺“粽”是跟着你;旅行社说:万水千山“粽”传情;食品超市说:你“粽”是喜欢我;开酒店的说:千“粽”万“粽”“粽”关情。
就连发微信也是这样——军人说:牢记我军“粽”旨;情侣之间说:我“粽”是想你啊……
离端午节越来越近,“粽”——越炒越热,越炒越香,越炒越诱惑人,不禁让人思念故乡和亲人来。
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小弟。我问家里裹粽子了吗?弟说还没有,我们家里的小孩子现在不大喜欢吃这样的东西。
在我身上刚刚升腾的千“粽”万“粽”热情,好像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粽”了。
吃在潮汕
蔡燕玲
潮汕美食深受海内外潮人的青眯,食后回味无穷,如牛肉丸、澄海的猪头棕,卤鹅等。蚝烙也是令人大饱口福。潮汕美食精工细作,讲究佐料,清纯鲜美,色味独特。
喝工夫茶时先要叩击桌面,这是潮浴的一种礼节、礼貌,以示对客人的敬重。”鱼”与“余”还有“丸”,同“圆”音谐,象征年年有余,合家团圆。还有寿宴中的“金玉满堂”、“松柏长春”、”八星送福”,婚宴中的”浓情蜜意”、”白发连理”、”瑞气吉祥”等,都是很好的寓意。
潮州菜的海鲜是非常有名的,有虾、蟹、蚝、乌贼和桂花鱼等。酒楼最叫座的仍是海鲜菜,在潮州菜馆甚至有”无海鲜不成筵”之说。
潮汕人做小吃也是出神入化,“红桃粿”、”鼠壳粿“、”鲎棵”等都带着浓浓的家乡味。
潮汕独特的文化造就别具一格的潮汕美食,养育了英才辈出的潮汕,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潮州菜焖、炖、煎、炒总相宜。吃在潮汕!
鹰眼观察:
吃,还真是个艺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不同的材质当然有不同的风味;但相同的食材,不同的人也可做出差异明显的食物。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而地域的迥异,使得同一种食物的做法、配料、口味极其不一,无不体现着地方特色与风俗习惯,这又成为一种文化。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点个在看,分享各群交流、投稿请加微信(15953227201)
本文公开资料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