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之十七 国殇墓园 中国远征军

云南游记之十八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
国殇墓园是安葬中国远征军烈士的墓园,当然是国民政府所修建。据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是中国大陆仅有的两处仍被允许悬挂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的地方之一,另一处是中山陵。
(略表敬仰之情)
国殇墓园离和顺古镇也就几公里吧,我们很顺利的来到墓园大门前,副驾花了50元买了束鲜花,献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这名录纪念墙并没有注明那些是战死的烈士,也没有说明是烈士纪念墙,我估计因为没有确切的远征军烈士名单但有全部的名录,就含混的统称远征军将士名录墙了。若按第一期入缅作战10万健儿,只有4万人多人生还的比例,而后又有二期远征军入缅作战行动,所以即使是没有分出那些是烈士,基本上也可以认为名录上40%左右是在缅北滇西对日作战中牺牲了。绝大多数甚至没能马革裹尸还,而是捐躯于异域。
(第二十集团军的总碑)
国殇墓园建于1945年5月,中国军队刚刚收复腾冲之后,1945年7月7日落成的。收复腾冲由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动用一个军还多的兵力,血战两个月牺牲9000多人,最终收复。所以墓园中有一块第二十集团军的烈士墓碑。碑后许多烈士的墓前都有块小墓碑,估计都是攻克腾冲时牺牲的烈士墓。每个墓碑前都有一束鲜花,2015年5月正是他们为国捐躯70周年年纪念月。这些烈士墓构成国殇墓园的主体。而数万缅甸远征军的烈士遗骸至今还长眠在缅甸的高山密林中。
(第十一集团军英烈总碑)
关心抗战历史的人都知道,第一期缅甸远征军由三个军组成,第5军,第6军,第66军,由杜聿明代理司令长官,但他要听史迪威的指挥。最后作战失利,杜聿明率残部翻越野人山回国,孙立人率部退到印度。我曾看过一个凤凰卫视的采访节目,在缅甸采访一位还活着的远征军老兵,老兵指责杜聿明“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种指责是不公平的。据后来中国驻印军军长郑洞国的回忆,若按杜聿明的方案,是可以打胜仗的,蒋介石也倾向杜的作战方案,只不过迁就了史迪威,而史迪威并不领情,最后甚至逼老蒋交出全部中国军队指挥权,老蒋不得不和罗斯福摊牌,粉碎了史迪威的非分之想。第一期入缅作战失利完全是史迪威刚愎自用,英国人不顾友军安全,在不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撤防先逃。总之,第一期远征军的失败,导致日军占领了腾冲,松山等广大滇西地区并险些越过怒江,只是由于中国负责守卫惠通桥的长官,及时下令炸桥,才遏制了日军的攻势,形成中日两国军队夹江对峙两年的局面,最后滇西远征军在驻印军反攻缅北时,强渡怒江,收复失地。我岳父就是桥被炸之前几十分钟从惠通桥撤回的,同行的同事,只有他一个人幸运的过了桥,当时他是名勘探人员。
(这个地下刻着缅甸地图的纪念碑是纪念一期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烈士的)
细分起来中国远征军有三大部分,一是前面提到的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的三个军,另一部是由孙立人带到印度,之后又从国内抽调几个师到印度接受美军训练的驻印军,第三部分就是收复滇西的滇西远征军。
(墓园最高处的纪念碑)
除了著名的滇缅公路,中美工兵还修了一条中印公路,全长五百六十多公里,也就是史迪威公路,反攻缅北就依靠这条公路运送重武器。不仅如此,中美英三方还修建了一条管径六英寸从印度加尔各答到昆明的长约三千多公里的输油管道,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盟军配合下,基本全歼了日军精锐两个师团,重创了其四个师团,前后毙伤日寇十余万人。如果说一期如缅作战失利,两年后的反攻缅北滇西的作战,中国军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墓园一角)
鹧鸪天谒国殇墓园
常奉碑前花艳红,
只因浴血万山重。
密林深处遗忠骨,
战略关头立大功。
守同古,战孤城,
安澜折翅野山丛。
整军再过怒江畔,
缅北滇西一扫空。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