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家:精研汉隶的霍安荣】

精研汉隶的霍安荣

佟 铸

现代书法家霍安荣生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辽宁省分会理事,沈阳市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沈河区政协常务委员,并曾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霍安荣先生八岁临池,从父学书,习大小二篆、隶、楷、草五体,着力最多的是隶书。早年临习史晨、乙瑛、礼器——孔庙三
碑,取其谨严之法度;中年临习张迁、衡方碑,取其方整宽厚的气势;晚年临习孔宙、石门颂,取其纵逸的风神。对意态奇古的子游残石及恣肆秀逸的武梁祠画像题签,亦甚爱习;对华山碑尤有偏好。先生认为:汉碑风格的基调大致有三:雄浑、古朴、秀逸,兼此三格者,在三百多种汉碑中,唯有华山碑。

先生研习汉碑,从不拘泥,或取其用笔、或取其结构,或取其意志,或取其气势,或取其神韵。因此,先生的书作,实乃博取众碑之长,熔铸成自己的风格。其晚年作品气势雄浑,笔力苍劲,富于变化,此方彼圆,时铺毫,时裹锋,在法章上紧守隶书以横取势之法度。一不求奇字,二不求奇形,寓变化于平正之中。关于笔法,先生强调中锋用笔,但不排斥侧锋;强调运腕,但不排除用指。用笔有方有圆,蚕头燕尾,千姿百态,静中求动,可谓创新之范例。

先生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除博览汉碑,勤于临池之外,在文学修养方面,既深且博,专攻过四书五经、唐诗,谙于音律,尤喜庄子的博大精深。经常教导学生多读书,多修养品德。诚然,先生深厚的思想修养,广阔的精神境界,丰富的文学知识,成就了先生的书法风格。

先生精研汉隶,成就卓著,但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桃李遍及全省各地,就是八岁学童前来求教,他也认真授艺,并予朱批。1981年12月先生正卧病于医院。还为一个女学生讲书法近两个小时,殷殷切切,唯恐后生成长太慢。谁又会想到,几天之后霍老就离开了我们。

霍老独具风格的隶书,名驰中外,就是在病魔缠身的时候仍然有求必应。有一次,国外特约霍老的隶书作品100幅,时间很紧,霍老彻夜不眠,用瓦砚研墨,终于按时满足了国外书法爱好者的要求。1962年,霍老的隶书作品参加了中国书法作品赴日展出,被选录日本天皇宫内,悬挂至今。沈阳市汽车储气筒厂职工孙桂兰同志的爱人日侨三代贤明,一九七六年回国,定期把霍老的作品带到熊本县,被当地的书法家安武美丽发现,传送京都、东京地区,各地的书法教授纷纷到熊本观赏或霍作品,赞不绝口。一九七九年,孙桂兰去日本探亲时,又带走了霍老的四尺中堂十幅。原沈阳市经委干部日侨杨兆连(中国的名字)回国时,也将霍老的作品——中堂十五幅带到日本大宫市。

当霍老病逝的消息传到日本时,杨兆连在霍老的作品前拍照以表达悼念之深情。

霍老辛勤耕耘书坛五十余年,给沈阳书苑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散发出永不消失的书香。

照片为日本人矶田彰夫即原沈阳市经委干部杨兆连得之霍安荣逝世噩耗,在遗作前拍照留念。

(文字和人物照片资料来源:《沈阳文史资料》、书法图片资料来源:谭锡钧)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