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文廊 | 语重心长,舐犊情深——《傅雷家书》中“操心父亲”人物形象解读

铁塔语文学刊

语重心长,舐犊情深
——《傅雷家书》中“操心父亲”人物形象解读
文/王媛媛
《傅雷家书》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的书目,在一封封的家书中,深藏着一颗父亲的爱子之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最会“操心”的父亲形象。提起“操心”二字,我们一般会先想到母亲,因为母亲大多数都比较心细,总能考虑到儿女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傅雷家书》中却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最会“操心”的父亲形象——傅雷。“操心”似乎是所有家长的特点,但把“心”操得恰到好处的恐怕很少人能比得上傅雷。他总能选择最恰当的教育话题,以最恰当的方式告诫孩子,在推己及人的过程中,谆谆告诫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01
“操心父亲”启人生之路——选择最恰当的教育话题
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反复强调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待人要谦逊有礼,做事要严谨,戒骄戒躁,时刻心怀祖国与人民。在他看来“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在1954年8月16日的家书中,傅雷一开始就向傅聪介绍了长江淮河的水患情况以及国人的艰难生活,为之后的爱国教育进行铺垫。傅雷告诫傅聪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的人的代价换来的,让他抓紧时间,苦修苦练以报效国家,傅雷始终教导在国外学习的儿子不忘初心不忘本。在1954年12月27日的书信中傅雷推荐傅聪读《世说新语》,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傅雷指出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自己也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傅雷教导傅聪被外国人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我们自己冷落,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其次,他还强调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没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傅雷最看重人的道德修养,这位“操心的父亲”在信中反反复复、语重心长的叮嘱傅聪。
02
“操心父亲”教生活之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告诫孩子
在傅聪生活方面,傅雷也不厌其烦的给予引导,告诉儿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等。在1954年3月24日的家书中,傅雷提醒傅聪:“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傅雷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做人做事的方法,信中所说的“婉转”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有力”则是对立场的坚定。这句话包含了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在感情问题上,傅雷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耐心教导儿子要有正确的爱情观,稳妥地处理感情问题,指导但并不干预。在1959年10月1日的家书中傅雷这样教导傅聪:“真正的艺术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过他的感情生活的。唯其能把感情生活升华才给人类留下许多杰作。”傅雷强调反复不已的、有始无终的,没有结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恋爱,只会使人变得轻薄。在1960年11月26日的信中傅雷对傅聪的婚姻生活提出了一些建议,至于决定则让傅聪自己去做。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说不说由我,听不听由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朋友之间尚且如此,何况父母子女!有什么忌讳呢?我不过表示我的看法,决定权仍在你们。”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孩子的尊重,这是一位煞费苦心的父亲。
03
“操心父亲”伴学习之旅——推己及人,谆谆教导
傅雷有着渊博的知识与坦诚的胸怀,他总能推己及人,对儿子谆谆教导。细读书中选编的每一封家书,不难发现,傅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能在谆谆教导中,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做。在艺术方面,傅雷以其渊博丰富的知识,睿智的见解对儿子予以点拨,指出诗韵与琴的联系。在1954年7月28日午夜,傅雷以自己的感悟向傅聪讲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的音韵美。他认为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韵,并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一段举例,让傅聪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傅雷认为《长恨歌》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更是千古奇笔。他指导傅聪读这首诗一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看情绪的忽悲忽喜,三体会全诗音节与气韵的变化。让傅聪感悟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傅雷有着一丝不苟的做学问的精神,并对傅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1954年9月4日的信中提到傅聪的 “鬆”字始终写错,傅雷郑重其事地指出儿子的错别字,并耐心地分析“鬆”字的字音字形。父亲这种细心认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傅聪。此外,傅雷深谙唯物辩证之精髓,并激励儿子要正确认识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肯定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1955年12月21日晨,傅雷向傅聪分享了自己所理解的唯物辩证法的一些知识,写下了自己的重要感想。第一:理论与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第二:存在决定意识,但一定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一切事物的发展,包括自然现象在内,都是由于内在的矛盾,由于旧的腐朽的东西与新的健全的东西作斗争。第四:单纯的乐观是有害的,一味地向前看也是有危险的。第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傅雷提倡马列主义要学以致用,生活联系实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这些重要的感想对傅雷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
《傅雷家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从一封封家书中可以体会到他广博的学问,深深的父爱。即使傅聪在国外留学,傅雷也尽量周全的替孩子考虑到各个方面,可见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用心,他是一位最会“操心的父亲”。他教导儿子能够用的严谨态度对待一切,帮助儿子一起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给儿子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是儿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家庭教育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给予孩子指导与帮助。家长更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会“操心”的家长。
真题再现:
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 [理智],偏于cold [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卧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1.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答案】真正的共鸣:“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2.作者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
【答案】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编辑|张明月 刘海宁
审核|马 瑞 李章鑫


您可能感兴趣